拿起相机是13年前的事了,当时有相机的人很少。那时,看到一个个摄影发烧友都是长炮短枪武装到牙齿,还背一个大摄影包,手里还提着重量级的三角架,真是够威够猛。把阵式摆开,相机一举嚓、嚓、嚓一梭子,爽呆了。那种状态让我羡慕不已。
2003年前后,身边有数码相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对摄影发烧的温度节节攀升。平时外出也是方便之极,见有用的景物统统拍下来,回来慢慢享用,真是多、快、好、省啦。
那时我觉得摄影本质还是记录。最简单一点,就是觉得好玩。那是一种很质朴、很纯粹的感觉。除了拍工作照,有时也会主动拍摄一些人和事,不断丰富我的摄影空间和体裁。
随后,不断有摄影师告诉我,摄影本身分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是技术,深层次的是艺术,艺术由技术升华而来,熟能生巧,炉火纯青,没有技术就没有艺术,摄影不是简单地复制客观存在,而是承载了许多作者独立的创作思想和对客观事物的个性化理解。
我也慢慢发现摄影水平之所以上不去,关键在于,对照片的立意认识不足。没有思想的照片,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照片的“思想”来源于摄影者的修养和学识,来源于对艺术的感觉。虽然不能否认技术和设备的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技术和设备确实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一幅照片的问世,“思想”一定起着决定的作用。我也终于明白,摄影艺术只有充分关注人民,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显现摄影作为艺术其本身的厚重。
现在摄影已是平民化的艺术。想想真是,想拍什么就拍什么,那是“草根阶层”的自由表达。不少摄影爱好者也在朋友影响下一传十、十传百地弄个博客来玩玩,秀一下自己,即便是手中拥有拍照手机或数码相机的公众,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图片作品了。在这里,不用考虑任何世俗的因素,只要勇敢地进行自我表达。数码拍照工具的普及和传播手段的便捷,不仅能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平民记者”,而且渐渐改变着摄影的生态。
如今,玩摄影的人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人,而非达官贵人。拿起相机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你就会发现要拍摄的体裁很多很多,各种宗教、民间的民俗、身边的落叶、女人的头发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成为我们镜头里的风景,成为我们的摄影语言。
虽说很多人用摄影表达的一种高兴的行动,而非摄影技术。那又有什么呢?只要我们欢乐、我们喜欢
有朋友曾经告诉我,只要你关注几样事物,并长时期拍摄下去,到一定时候,你就会成为这方面军了不起的专家。
摄影人如果要想在艺术上不断地创新,必须以平民的身份,怀着一颗平常心,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做摄影这件平常事。
很多人学会了使用简易的Photoshop,这真是一个超级的好东西,字面意思是“照片商店”。而今是用得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将图片输入电脑后,在Photoshop里打开,就可以对图片进行随心所欲的调整修改了。
随着相机的普及和网络的进步,正在不断改变着摄影的状态,也不断消除摄影作为专业摄影师权力的优越感,正在摘去神密和高贵的面纱,成为一种人人可以的行为。
现在,摄影就是人人都能去做主角的一张白纸,摄影就是人人都能烹制的家常小菜,摄影就是人人都能吟诵的民间小调,摄影就是人人都能拍摄的邻家小妹。
正如人所说,摄影,正在成为社会大众的摄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