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
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唯一以天然石瀑群地质景观为主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同时她也是一座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洛阳西南90公里的洛宁县,在县城东南26公里处。景区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境内山、川、塬皆备,自然特点为“七山二塬一分川”。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在亿万年来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北方地区独特的花岗岩峰丛地貌、罕见的石瀑和高山湿地、形态各异的象形石等景观,构成了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
一、石瀑争泻的神奇景观
行进在在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深处,我来到了山青水秀而又有几分神秘的世外桃园。一看,果然不错,神就神在这里的水在流动,山也在流动,石也在流动。在青山绿水间,溪水流淌,瀑布欢腾,在高山之上,飞瀑从天而降却无声无息。远看是飞流直下,走近后才发现那些是酷似瀑布的石崖。
放眼远眺,只见有的从山顶直落而下,如银河天;有的分布在崖壁上,如珠帘垂挂;有的似银练飞舞,有的如罗裙轻摆……。石瀑群千姿百态地点缀在草木葱茏的山林中,与瀑流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亦真亦幻、如诗如画的神奇的花岗岩“石瀑世界 。
这些石瀑是怎么样形成的?有艺术家说,那是凝固的水,流动的石。文学家说,柔情往往是最尖利的武器。
同行的地质专家告诉我们,这种景观称为石瀑,是一种奇特的花岗岩石瀑地貌。
河南省地调院的专家学者研究发现,石瀑均发育在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中细粒花岗岩中,主要发育了三组构造节理,两组节理呈交汇,一组节理呈近水平产出,三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在两组垂直节理中,一组连通性好垂直节理,在山体抬升、水蚀切割过程中,形成了陡崖峭壁。另一组连通性差的节理,形成了崖壁面上平行分布的纵向沟槽。石瀑的形成和这些岩石中发育的构造节理及地下水的表层循环关系密切。沟槽密集度不一,形成的瀑布形态各异。节理密集的部位,表现为帘瀑,节理中等密集的部位,表现为龙瀑,节理稀梳的部位,形成巨瀑。植被在崖壁上沿水平节理生长,将石瀑分割成数截,有的像分段跌落的叠瀑,有的像苗族少女的百褶裙。大自然的山崩地裂和水蚀作用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专家们一致认为,神灵寨地貌国内罕见,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以及特殊的科学意义,是记录地球亿万年沧桑巨变的活字典,具有极高的观赏开发价值和保护价值。
我是学地质的,知道该区花岗岩形成还和其大地构造位置有关,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毗邻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复合型造山带——秦岭大别中央造山带。它既有华北板块共同的基底和层,又参与了秦岭造山带运动,使其经历了复九牛二虎之力构造演化历史。使得它不仅形成了奇特的点地貌,而且记录和见证了板块运动的特定阶段和形式。对揭示和反演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弃车步行,在10余公里神灵寨大峡谷内,错落有致地坐落着或高或低、或卧或立、或一瀑奔流、或群瀑争泻的石瀑景观,让我们感到惊心动魄。
导游指着前方一处巨大的石瀑说,那就是区内最著名的中华石瀑群,是神灵寨公园最具魅力的地质景观,集中分布在花山主峰的两侧。该石瀑规模宏大,石瀑面高218米,水平宽578米。峡谷内最大石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最小石瀑面积也在1000平方米以上。由2460多米厚的花岗岩山体经长年雨水冲刷而形成,造型奇特,灵秀多变,雄伟壮观,石瀑类型系统且完整,按其造型和规模分为帘瀑、萝卜瀑、裙瀑、悬瀑、龙瀑、叠瀑六种类型,似江海倾泻、银河倒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华一绝,世界仅有。
神灵寨那姿态万千的象形石更是给人无尽暇想。在断层劈理发育的地带,常常形成墙瀑、石墙、孤峰、峰丛和峰林。在崖壁和山顶形成 拟人拟物的象形石,如蘑菇石、风动石、风砺石、神龟石等。五女峰蕴含着古老的神话传说,更赋予它神秘的灵气,似五位仙女在落日余晖下遥相呼应,在山水相映下,秀丽挺拨,如梦如幻,使我们一步三顾,留连忘返。
二、林海浩瀚的植物园
洛宁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同时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处熊耳山北麓原始林区,最高海拔1859米,森林覆盖率98%,景点160余个,动物300余种,植物2200余种,主要集中在以花岗岩为河床十余公里的神灵大峡谷内。
悠久的历史,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洛宁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方面别具一格,兼具南北两地风格:景区内古藤老树,林海浩瀚;涓涓清流,潭瀑相连;如有绝壁崤立的一线天,苍劲挺拔的千年姊妹银杏树,飞流直下的龙潭瀑布,碧波荡漾的万亩淡竹林,北方罕见的高山湿地莲花顶,别具洞天的全宝山原始森林,形成了春看花、夏看树、秋看叶、冬看雾,四季景色景色各异的风景胜地。
洛宁竹子栽植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古竹林。同时,它生长在北纬34度38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淡竹原产地,同纬度的欧、美、日均无此奇观。洛宁现有竹林6000余亩洛宁淡竹材质优良,是竹编工艺的上好材料,为河南省最大的淡竹基地,其产品被誉为“河南竹器”。园区内竹林苍郁,步入竹林,曲径通幽,令我们顿生“竹林葱郁千山翠,绿海苍茫万顷涛”之感。
莲花顶最高处有6700平方米高山湿地,再现了大草原的景观,北方罕见。莲花顶,中间是一片平坦的沼泽地,四周由无数的小山峰组成,状如莲花放而得名。站在山顶,但见云海茫茫,真有“云卷千峰集,风马万壑开”的妙影佳处。
沿山脊而行,悬崖峭壁处一株株三针松伴我们同行,树干呈迷彩服班纹状,树态婀婀多姿,这就是豫西最大的白皮松天然群落。 树皮上有白色和绿色的斑点,像斑驳陆离的虎皮所以也叫虎皮松,属于常绿乔木。是我国特产著名的观赏树种,常生长在阳光充足、气候干冷的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区。白皮松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生长缓慢,寿命很长,像这么大的白皮松树龄都在百年以上。在河南出现大面积的白皮松天然群落,实属罕见。
溪流生飞瀑、流瀑孕碧潭,观山重在游,赏水重在玩。
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自然风光,山势巍峨具北方之苍劲,水态逶迤兼南方之秀美,峰奇、石怪、水秀、瀑壮、林茂、竹美。一路行走,脚下的河床均为花岗岩层,溪水在岩板上漫流,神灵寨的水,清、秀、柔、幽。我们尽情地挽裤赤足,踏流戏水,或索石、或捉鱼,或击波,深深陶醉在这自然景色中。
三、河洛文化的发祥地
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富饶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土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洛宁境内南有熊耳,北有崤山,西看崇山峻岭,东望一马平川,中有洛水横贯。版图犹如灵龟迎曦,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仰韶、龙头文化遗址凸显底蕴厚重,境内已发现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20多处,是中华民族最早活动的区域和文明发祥地之一。
洛宁所在的河洛流域是古代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厚重的河洛文化在这里发祥,千年的古代文明在这里起源,而河洛文化又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有饮誉中外的河洛文化标志“河图洛书”的洛书之源“洛出书处”。“洛出书处”古碑有两方,一为汉魏时期古碑,一为清代碑铭,两方古碑背后有座“洛神庙”。河图、洛书通过自然数字的奇妙结合,把天文地理和世间万事万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反映了先民天人合一的观念。此外,汉文字之源“仓颉造字台”;大禹劈山导洛之龙头山、禹门河,给这里披上一层神密文化的色彩。中外学者经过长期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河洛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悠悠洛水,千里长流。明朝嘉靖皇帝朱厚 璁敕赐的“金山神门”石牌坊, “河洛图书迹尚留”、“神女古碑字尚留”等残碑至今尚存。古今中外不少学者曾多次到此拜谒,领略“洛书”神韵,探寻“洛神”遗迹。
洛宁在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秦晋“崤之战”就发生在洛宁西北部的崤山之间。南宋岳家军剿灭金兵、明末李闯王进攻县城等古战场遗迹尚存。
神灵寨顶的神灵岳庙起始为观,后被汉高祖刘邦封禅后方称为庙,香火不断,洋溢着灵与性的道教传说,为道教朝拜之圣地。
历代骚人墨客、学士名流在此流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韩愈、白居易,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都曾到此游览山水,在此曾留下“村杏野桃繁似雪,行人不醉为谁开”,“寻常阅尽浮云事,花开花落满旧溪”的佳句。
这里不但山水奇特意境美,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祭坛、那神顶岳庙、那旗杆岭、摇铃坡,无不诉说着人间苍桑,谱写着历史的变迁,展示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路上,我们过小桥,清风伴唱;走栈道,怀古思今;踏石阶,烟雾通灵;穿丛林,松涛荡漾;观石刻,书法神韵;登云梯,极目天际。真可谓风情万种,其乐无穷。沿途近百个景点,通过形、神、意,进行观、品、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文以景名,景以文秀。神灵寨就像一曲凝固的乐章,在天簌和我们心灵之间播洒着美丽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