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周周的博客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日志

 
 

醉在洛阳  

2008-06-27 09:51:32|  分类: 郑州印象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醉在洛阳 - 周周 - 周周的博客

 

醉在洛阳 - 周周 - 周周的博客

 

 

 

 

 

 

 

醉在洛阳 - 周周 - 周周的博客

 

 

 

到洛阳,最先看到的,自然是高楼大厦和宽广的街道。和想像中的城门高耸、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相差很远。真是应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句话,所有的风化正茂和金壁辉煌已灰飞烟灭,九朝古都的踪影此时已无处寻觅,留给人们的是心中那个熙熙攘攘的古代幻影,只有在城区的一隅才能体会到往日的与众不同。

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和白居易故居等几处纪念地,是人们寻觅这个九朝古都的最佳去处。

许多景致是在别处难以见得到的,我每次来,只要有机会去了,我总是一一细看,舍不得一掠而过。只要身在其中,仿佛就走进了历史,眼前常常会浮现出电影画面中那些宫廷的场景。有时会按奈不住地暗想,说不定哪个和我说话的人就是过去的皇亲国戚呢。

走在街头,随便问一个洛阳人,他都会给你讲一些洛阳的轶闻趣事,什么龙门石窟最大那个佛像就是比照武则天的面容而作;什么“天子六驾”是很久以前皇帝的象征;白马寺前的那座石马驮回了当时的佛经,关帝庙的种种神奇的传说。说得极认真详细,就像他亲眼见过一样,就像叙说他的家从和亲朋好友。

许多见闻,过去我也是知道一些的。如今听洛阳的朋友们说了,就觉得更具体,更真切,也更鲜活,更有人情味。见闻虽零碎,却补充了不少以往对这个古都了解的缺失,不知不觉中,洛阳在心里就多了些血肉。每看一次,就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在很多年之前,还觉得洛阳像在云里雾里似见非见,可望不可即。如今来过多次,就忽然觉得,洛阳昂首在中原大地上,就在洛阳大街上普通人群中行走,就在我们中间,满身的风尘和满脸的朝气,正是我心中的那种风景。对洛阳在敬仰无比的同时,又多了许多亲切感。

洛河像一条长长的巨龙,弯弯曲地从城中向东而去。有如流动的历史、流动的风景。不知塑造了多少个壮怀激烈和婉约缠绵的动人故事。外地人来洛阳,不来洛河算白来一趟。那是洛阳千年流淌的血液。

宽阔的河两岸,是一往无边的葱绿的草坪、多姿的树林和五彩缤纷的彩灯。常有人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坐,有读书的,有沉思默想的,有看水的,有看天空行云的,有散步的,有的谈情说爱的。轻轻的河风在河面上软软地吹奏出动听的声音,千年的风景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而来。有一种久远的诗意便会在人们心头散漫开来。

也许当年李白、杜甫、白居易许就是汲取了这里山水的灵气,曾在这留下不朽的诗篇。有多少首唐诗从这里流芳千古,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或让人豪情满怀,或让人情意绵绵,给这里里凭填了情韵。

在洛阳的传统美食中莫过于洛阳水席了,它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长盛不衰。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起源于民间的洛阳水席,在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引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感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选择了洛阳最著明的“真不同”酒家吃洛阳水席,可以感受到古城饮食的神韵。坐下来,先稳稳神,静静心,看在眼里是一个个古装衣裳的少男少女,真仿佛是回到了古代的洛阳。听服务员一道道菜细致地报来,先看“以礼待人”、“一清二白”等一道道菜名,再品偿大大小小的十六或二十四道汤汤罐罐,就可以看出这里的吃法是多么与众不同,饮食文化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座古代历史文化名城是被浓厚化氛围包围着、滋润着。一幅幅的牡丹在画廊中争奇斗艳,一尊尊的唐三彩在大地上神采飞扬、一座座的古迹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处处都有文化流淌的痕迹。游人在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漫游,会有一种陶醉感,顿时会洛阳产生无限的敬意。

为了感受在洛阳明清一条街的古老氛围,在一个细雨朦胧的夜晚,我们来到了洛阳新建的城楼下,四五个人露天围桌坐了,要几样洛阳传统的小吃,外加数不清的洛阳啤酒,边吃,边喝,边说,感叹时间的流逝。大家都止不住地一杯杯地喝酒而“放浪于形骇之外”了。

那一晚,我们都醉了。


醉在洛阳 - 周周 - 周周的博客

 

醉在洛阳 - 周周 - 周周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150)|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